PLC控制系统是在传统顺序控制器的基础上,引入微电子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形成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。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取代继电器、执行逻辑、定时、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,建立灵活的远程控制系统。具有通用性强、使用方便、适应性广、可靠性高、抗干扰能力强、编程简单等特点。
继电器控制系统一般由主导体、接触器、
继电器和导体组成,可视为电磁开关。在线圈上增加一个电压以产生关闭继电器触点的磁场。触点被视为允许电流通过的开关,从而关闭主电路。
plc 控制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
(1)控制逻辑——继电器控制逻辑采用硬连接逻辑,采用继电器机械接触串联或并联连接、及时继电器等构成控制逻辑,其接线多但复杂,体积大,功耗大,故障率高,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差。PLC采用内存逻辑,控制逻辑以程序方式存储在内存中,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。
(2)工作方式——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每个继电器同时处于受控状态,属于并联工作模式。在PLC的控制逻辑中,每个内部设备都处于周期性循环扫描过程中,各种逻辑和数值输出的结果都是根据程序前后的顺序计算出来的,属于串行工作模式。
(3)可靠性和可维护性——继电器控制逻辑采用大量的机械触点,连接次数多,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差。PLC采用微电子技术,大量开关动作由非接触式半导体电路完成,PLC还配备了自测试和监控功能,可靠性和维护性强。
(4)控制速度——继电器控制逻辑依靠接触器的机械动作来实现控制,工作频率低,机械触点也会产生抖动问题。PLC由程序指令半导体电路控制,属于非接触式控制,速度快,不会产生抖动。
(5)定时控制——继电器控制逻辑采用时间继电器进行时间控制。时间继电器存在定时精度低、定时范围窄、易受环境湿度和温度变化影响、时间调节困难等问题。PLC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作为定时器时,基波脉冲由晶体振荡器产生,精度较高,定时时间不受环境影响,定时范围宽,调整时间方便。